发布日期:2025-01-25 09:36 点击次数:185
方名
原文
组成
方证
小柴胡汤
伤寒五六日中风,往来寒热,胸胁苦满、嘿嘿不欲饮食、心烦喜呕,或胸中烦而不呕,或渴,或腹中痛,或胁下痞鞕,或心下悸、小便不利,或不渴、身有微热,或欬者,小柴胡汤主之
柴胡(半斤)、黄芩(三两)、人参(三两)、半夏(半升,洗)、甘草(炙)、生姜(各三两,切)、 大枣(十二枚,擘)
寒热往来,两胁胀满,表情淡漠,不高兴、心烦、干呕、呕逆之后感到舒畅,口苦、口干、咽喉干、目眩,嘿嘿不欲饮食,疾病于寅至辰时(3-9点)发病,或病情加重,脉弦、或妇人热入血室。
大柴胡汤
太阳病,过经十余日,反二三下之,后四五日,柴胡证仍在者,先与小柴胡。呕不止,心下急(一云呕止小安),郁郁微烦者,为未解也,与大柴胡汤,下之则愈。
柴胡(半斤)、黄芩(三两)、芍药(三两)、半夏(半升,洗)、生姜(五两,切)、枳实(四枚,炙)、大枣(十二枚,擘)
口苦或呕吐,大便干或按之心下满痛,怕热、苔黄腻、脉弦,热结在里
柴胡桂枝干姜汤
伤寒五六日,已发汗而复下之,胸胁满微结,小便不利,渴而不呕,但头汗出,往来寒热心烦者,此为未解也,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。
柴胡(半斤)、桂枝(三两,去皮)、干姜(二两)、栝蒌根(四两)、黄芩(三两)、牡蛎(二两,熬)甘草(二两,炙)
口干口苦,便溏,但头汗出,疟,恶寒、微热,但寒不热。
柴胡桂枝汤
伤寒六七日,发热,微恶寒、肢节烦痛,微呕,心下支结,外证未去者,柴胡桂枝汤主之。《金匮要略.腹满 寒疝宿食病》附方(二)《外台》柴胡桂枝汤治心腹卒中痛者
桂枝(去皮)、黄芩(一两半)、人参(一两半)、甘草(一两,炙)、半夏(二合半,洗)、芍药(一两半)、大枣(六枚,擘)、生姜(一两半,切)、柴胡(四两)
早起口苦,全身不适
柴胡去半夏加瓜蒌汤
《金匮要略》疟病脉证并治第四附《外台秘要》方:“柴胡去夏加栝萎汤治疟病发渴者,亦治劳疟。
柴胡(八两)、人参、黄芩、甘草(各三两)、栝蒌根(四两)、生姜(二两)、大枣(十二枚)
上七味.以水一斗二升.煮取六升.去滓再煎.取三升.温服一升.日二服。
劳疟口渴
柴胡加芒硝汤
《伤寒论》伤寒十三日不解,胸胁满而呕,日晡所发潮热,已而微利,此本柴胡证,下之以不得利,今反利者,知医以丸药下之,此非其治也。潮热者,实也。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,后以柴胡加芒消汤主之。
柴胡二两十六铢、黄芩一两、人参一两、甘草炙,一两、生姜切,一两、半夏二十铢 大枣擘,四枚 芒硝二两
大柴胡汤症加下午潮热
柴胡加龙骨牡蛎汤
伤寒八九日,下之,胸满烦惊,小便不利,谵语,一身尽重,不可转侧者,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
柴胡(四两)、龙骨、黄芩、生姜(切)、铅丹、人参、桂枝(去皮)、茯苓(各一两半)、半夏(二合半,洗)、大黄(二两)、牡蛎(一两半,熬)、大枣(六枚,擘)
胸胁苦满或胸闷,口苦,易惊,怕声音,心悸亢进,夜梦多,易醒,身动乏力,腹胀,便秘,脉弦或细数,其核心方证是胸闷易惊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